今年起,每年1000萬元市級資金支持中醫藥發展
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健康內江建設,打造川南地區中醫藥健康產業新高地;“十四五”中醫藥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200億元,力爭到2030年,達到500億元……實現“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間內江中醫藥發展目標,離不開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障和支持。
2020年底,市委、市政府就出臺《內江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二十條措施》,從建立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健康內江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加快中醫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發展保障機制等方面,明確了支持內江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二十條措施。
二十條措施分別是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筑牢中醫藥基層服務陣地、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發揮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康復中的作用、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加強中醫藥質量標準提升、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精髓、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交流融合發展、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完善投入和支持保障機制、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強化中醫藥監督管理、加強組織實施和宣傳引導。
其中,在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方面,明確要加快市、縣兩級中醫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市中醫醫院省級中醫醫療區域中心及省級學科建設;加強重點??平ㄔO,大力培育骨干科室;增強內江中醫藥服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輻射能力;加強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科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到2022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100%設置中醫科。
在筑牢中醫藥基層服務陣地方面,明確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和村衛生室中醫角建設;落實中醫藥人員“縣管鄉用、鄉管村用”政策,鼓勵退休中醫師到基層提供服務。
在加強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康復中的作用方面,提出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養生保健方法。推動中醫康復技術進社區、進家庭、進機構,探索開展中醫家庭病床康復服務。
在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方面,提出對引進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可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項目工薪制。在崗位聘用時,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向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傾斜。
在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方面,明確動態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加大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力度,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探索按中醫特色病種付費。探索開展特殊慢性病按人頭付費、對醫療康復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按床日付費。
在完善投入和支持保障機制方面,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投入力度,從2021年起,每年設立不少于1000萬元的市級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縣(市、區)設立不少于300萬元的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
- 市中區召開健康中區行動推進委員會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擴大)會議(2020-12-17)
- 市中區婦幼保健院:為了每一個新生命健康“墜地”(2020-12-07)
- 市第二人民醫院:層層把關,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0-11-25)
- 市體育局開展2020年“體育先鋒·健康內江”主題教育培訓(2020-11-24)
- 內江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保護傘”(2020-11-05)